本文来源:www.shengmingbaoxun.com


常用滥用经文:社会福音是完整的福音吗?

作者卡梅隆·布特(Cameron Buettel

 

你不会告诉子女:你们要经常洗澡,记得用水洗。

 

你也不会劝朋友:“做一个忠心的丈夫,记得爱你的妻子。”

 

后半句多余的话有悖违反逻辑。这些话似乎意味着你还有其他方法实现目标。按照这个逻辑,你不如也告诉别人:你要好好要活着,记得呼吸

 

然而有很多基督徒在谈及传福音时,会使用类似的逻辑。社会福音活动者最喜欢的口头禅是传福音,记得说话

 

很多人用这句话(被误认为来自阿西斯的弗朗西斯)来指责热心的福音布道家,或将社会慈善标榜为传福音的方式之一。社会慈善人士喜欢谈及这句话。不得不承认,用自己的生活方式为神的救赎工作作见证,这样的想法确实有一定道理。而且,布道者难免心中常常谴责自己言行不一。假冒伪善——没有行为的信心——对神、祂的话语、祂的子民来说都是耻辱(雅2:14-17了)。但为避免假冒伪善,因此强调好行为而不清楚地宣讲福音,这很荒谬。

 

话语的必要性

 

保罗从来都没有说:人未曾看见,怎能信他呢?他是在说:人未曾听见他,怎能信他呢?(罗10:14)。这是因为新约中每次出现布道,都是指有力的口头宣讲。布道是口上的宣讲,因为人们需要见证救主的工作,他成全律法(太5:17-18;罗3:23),为我们承担刑罚(赛53:4-6;彼前2:24),胜过死亡(提后1:10;来2:14)。基督的子民完全依靠祂特有的代赎之工(林后5:21),世上没有任何人的行为能完全展现基督的工作。

 

就像沃迪·宝前(Voddie Baucham)所指:在我看来,如果我以为自己能活出福音,这等于将我自己放在基督的位置上。如果这样,我们应如何理解社会慈善工作,如给饥饿者食物、给穷人衣服穿、关怀受压迫者?没有人会认为这些是坏事。事实上雅各将这些视作虔诚不可或缺的部分(雅1:27)。但是这些慈善行为对于救恩有什么作用吗?

 

社会福音倡导者会说,并且他们会引用《马太福音》25章作为他们的重点依据:于是,王要向那右边的说: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,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。因为我饿了,你们给我吃;渴了,你们给我喝;我作客旅,你们留我住;我赤身露体,你们给我穿;我病了,你们看顾我;我在监里,你们来看我。义人就回答说:主啊,我们甚么时候见你饿了,给你吃,渴了,给你喝?甚么时候见你作客旅,留你住,或是赤身露体,给你穿?又甚么时候见你病了,或是在监里,来看你呢?王要回答说:我实在告诉你们: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,就是做在我身上了。王又要向那左边的说:你们这被咒诅的人,离开我,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!因为我饿了,你们不给我吃;渴了,你们不给我喝;我作客旅,你们不留我住;我赤身露体,你们不给我穿;我病了,我在监里,你们不来看顾我。他们也要回答说:主啊,我们甚么时候见你饿了,或渴了,或作客旅,或赤身露体,或病了,或在监里,不伺候你呢?王要回答说:我实在告诉你们:这些事你们既不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,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。这些人,要往永刑里去;那些义人,要往永生里去。(太25:34-46

 

耶稣是在说,我们的永恒命运取决于给饥饿者食物、给无家可归者住处、给赤身露体者衣服、探视被压迫者吗?这怎么与靠恩典凭信心而非靠行为得救的道理相符呢?(弗2:8-9

 

(另一个)完整的福音

 

托尼·开普罗(Tony Campolo)是社会福音的着名倡导人之一。他对《马太福音》25章的理解可以代表社会福音运动。开普罗没有明确地否认唯独恩典的福音,但他认为我们对待穷人和被压迫者的方式将决定我们的永恒去处。

 

我将耶稣的话放在首位,强调《马太福音》25章,耶稣在这章清楚表明在审判日,决定我们地位的是我们如何回应那些被祂称为弟兄最小中的一个

 

开普罗担任教育促进福音协会(EAPE,已于近期关闭)主席,他在其中清楚地定义了哪些人属于弟兄中最小的一个

 

耶稣是无家可归的人,他教导我们可能在弟兄中最小的人(《马太福音》2535-40章中饥渴的、赤身露体的、生病的、寡居的、陌生人、监狱中的)中遇到祂。这是为何托尼称之为完整的福音,以及为何EAPE涉及的是全局事工。这引发了教会和每个基督徒的问题:我们应当怎样回应无家可归者和弟兄中最小的一个

 

注意开普罗使用的词完整的福音,言下之词是宣扬好消息只是局部的布道,布道还应伴有社会活动,以便成为完全或完整的福音。但是他极不平衡的提法显明他对《马太福音》2535-40节的错误理解。圣经不断教导,从终极上说,好行为是神的工作,因为好行为是救恩的自然结果,断不是救恩的原因(参结36:25-27;雅2:14-17)。在25章中,你看不到基于行为审判的意思,你看的是行为能显出哪些是真正靠信心得救的人。

 

约翰.麦克阿瑟强调:《马太福音》2535-36节中称赞的好行为是救恩的结果,而不是根由。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好行为并不是进入天国的基础。基督基于行为的审判只是指他会考察这些好行为是否出于救恩,来自天父预定的善行。如果一个人不相信耶稣基督是救主,无论奉祂的名做出多少好行为,都无法带来灵性上的益处。

 

谁是受审判的人

 

理解《马太福音》25章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基督区分的不是教会和异教世界,而是真基督徒和假基督徒。异教徒是公开宣称不信,而假基督徒是混在神子民中的人。假基督徒将承受基督最可怕的审判:所以,凭着他们的果子,就可以认出他们来。凡称呼我主啊,主啊的人,不能都进天国;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,才能进去。当那日,必有许多人对我说:主啊,主啊,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,奉你的名赶鬼,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?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:我从来不认识你们,你们这些作恶的人,离开我去吧!(太7:20-23

 

《马太福音》2534-46节按照行为对真信心与假信心的人作了区分。仔细留意,两群人都认为他们是基督徒,因为他们称耶稣为(太25:3744)。两群人都被审判惊住了。真信徒的吃惊体现出他们的谦卑(我们什么时候,太25:37-39),假信徒的吃惊体现出他们的自义(我们什么时候……没有,太25:44)。

 

谁是卑下的人

 

这些好行为的对象不是世上的弱势群体。弟兄(太25:40)一词对于理解我们的善行对象很关键。耶稣说真信仰的果子表现在我们能关怀正在受苦的信徒(参看约13:35;约壹3:10-11)。

 

麦克阿瑟清楚地指出:万王之王将这些人称作我的弟兄,进一步显出他们已经是神的孩子……由于他们对基督的认信,他们通常会饥渴、没有像样的屋子或衣服、生病、被关监狱,从主流社会中被隔绝。

 

结论

 

 

我的意思不是我们没有责任看顾世的弱势群体。但是,如果社会福音的倡导者认真对待圣经,他们应该引用爱邻舍,甚至爱仇敌的经文(太22:395:44)。基督在《马太福音》25章中的话与他们倡导实践的社会公义没有关系。《马太福音》2534-46节不是借着社会工作获取救恩的蓝图,也不应如此运用。这段经文并不是主张我们只用行为传讲福音,而是说我们的行为表明我们传讲的福音是真实的。因此,我们应关怀其它信徒,因为耶稣命令我们如此。我们要知道,缺少关怀可能意味着我们缺少得救的信心。我们也要用话语传讲福音,因为这一直都很有必要。

 

最后修改于
上一篇